我为什么要996?| 基甸聊天第118期
▲有情·有理·有灵,期待与你相遇
近日,“996工作制”引发许多热议。996工作制,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,晚上9点下班,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制度。有相关人士认为,这一制度严重违反劳动法,不应被提倡。
本期,基甸老师和您聊聊我们为什么要工作?什么才是工作真正的意义?
”本期聊天录制于2019/4/19
主持 | 基甸
记录 | 闲云和大树
图片来源pxhere;基于CCO协议
1
大家好!今天是2019年4月19日,我是在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录这期“基甸聊天”。
最近有一个3个数字构成的词成为网上的热门,这个词就是“996”。我是专门去网上搜了一下才知道“996”是什么意思。简单地说就是拼命地工作。阿里巴巴的马云最近回应了这个“996”的事情。他说,他个人认为,能做“996”是员工的一种“巨大的福气”,是“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”。
怎么看待这个事情?我想首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,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工作?
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漫画说,为什么要工作呢,就是为了让老板的生活更加美好。是这样的么?马云的意思是说,我们去努力工作,我们是努力奋斗,我们可以创造价值,我们可以经济独立、财务自由,最后达到自我实现。这是今天人的工作的理由。
但是,现代人在工作里面遇到很多的问题。我们常常纠结,因为我们在工作里面追求自我实现,然后我们就很努力地、很拼命地去工作,甚至成为工作狂,这带来很多的问题。工作里面有很多的艰难,没有成效,导致我们变成很自私的人,甚至工作成为我们的偶像。所以我们会质疑工作真的有什么意义。
2
英国格拉斯哥波洛克(Pollock)公园,基甸摄
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来看,工作里面的艰难困苦,根源就是《创世记》3章里面讲到人犯罪的一个结果。因为亚当夏娃背离上帝,诅咒就临到他们所耕种的地。上帝说:“你必终身劳苦,才能从地里得吃的。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,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。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。”(参《创世记》3:17-19)所以工作会变得很困难,常常我们所预想的成就,我们达不到,反而工作里面充满了很多的痛苦、冲突、嫉妒、疲累,按照圣经,这是人犯罪的后果之一。《罗马书》第8章讲到,因为人犯罪的缘故,一切受造之物都受到了“败坏的辖制”,受造之物跟我们一同“叹息、劳苦”,这就导致工作没有意义。
就像《传道书》里面讲的,一切都是虚空,“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,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?因为他日日忧虑,他的劳苦成为愁烦,连夜间心也不安。”(《传道书》2:22-23)日光之下,很多人会觉得工作没有意义。
今天的年轻人非常地追求那些报酬丰厚、社会有需要、自己也喜欢、而且可能有很多炫酷元素的工作。但是,这也同时意味着很多年轻人其实是选择了不适合他们自己的工作,或者说,他们选择的工作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竞争很强、必须要非常地卖命才可以做得好的工作。
而且如果我们把安全感和价值观建立在个人的天赋和成就之上,这必然也导致骄傲、导致自私,我们会忘了我们的智力、我们的工作的职位、才干、个人魅力,等等,其实都是上帝的赐予。
今天的很多人成为工作狂,把工作当成了自我实现的竞技场,甚至把工作当成一种拯救,其实就是把工作当成了偶像。这必然带来虚空跟焦虑。就像圣经所说,我们离弃了上帝活水的泉源,要为自己凿出一个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(参《耶利米书》2:13),我们的心就永远浮躁,我们心里面的饥渴没有办法得到满足。所以,如果没有上帝,在“日光之下”,我们很难找到工作真正的意义,我们常常就会怀疑、纠结。
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,基甸摄
3
作为基督徒,我相信工作要有真正的意义,除非是我们的工作观被福音所改变,除非福音让我们明白,工作是上帝护理的重要手段,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方式。所以我们是应该努力工作,我们应该主动地在工作里面承担责任,帮助别人。
但同时,我们不应该让工作成为我们的偶像。我们应该更加泰然自若的面对困难和失败。因为我们真正的工作的动力,不是来自对失败的恐惧或者对成功的追求,而是为了回应上帝的呼召,为了上帝的荣耀。福音让我们不再成为工作的奴隶,而且在工作当中,我们可以得到自由。
《工作魅力》封面,基甸 摄
提摩太·凯勒在《工作魅力》【注】这本书中里说:“当你心系基督和他所应许的来世,当你负着他那容易的轭,你就可以无所挂虑地工作。无论工作取得怎样的成就,你都能欣然接受。因为这是上帝对你的呼召。你会饱含热情,又劳逸结合地工作。因为你内心深处的欲望,包括对世俗工作的某些期许,在我们真正的家园——新天新地降临之时,终会得到满足,因此无论何时何地,你都能够心满意足,无怨无悔地去工作。“
我相信,这才是工作真正的意义。
谢谢大家。
【注】《工作魅力》, Timothy Keller、Katherine L. Alsdor著,赵刚译。台湾希望之声出版社,2015年。(国内有简体字中译版:《工作的意义》, Timothy Keller、Katherine L. Alsdorf著,潘乔、李怡棉译。上海三联,2016年。)
©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
转自基甸聊天:http://ocfuyin.org/category/jdlt
▼
用心灵行走 与生命对话
ID:O-Stream
故事·观点·福音·文艺·青春·生活·基甸聊天
www.ocfuyin.org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OC福音网